學而篇1.2 有子曰:“其爲人也弟(ㄊ一ˋ),而好(ㄏㄠˋ)犯上者,鮮(ㄒㄧㄢˇ)矣;不好犯上,而好作亂者,未之有也。君子務本,本立而道生。弟也者,其爲仁之本與(ㄩˊ)!” 
【譯文】有子説:“他的爲人,孝順爹娘,敬愛兄長,却喜歡觸犯上級,這種人是很少的;不喜歡觸犯上級,却喜歡造反作亂,這種人從來没有過。君子專心致力於基礎工作,基礎樹立了,人生正途就會展開。孝順爹娘,敬愛兄長,這就是做人的基礎啊!”

心得:人生道路上,從人之性、人之道、人之成的行道成仁之路,只要能好學的即知即行,人生之路才能走的上正途。

學而篇1.6 子曰:“弟子入則,出則悌(ㄊㄧˋ),謹而信,汎愛衆,而親仁。行有餘力,則以學文。” 
【譯文】孔子説:“青少年,在父母跟前,就孝順父母;出外,便敬愛兄長;行為謹慎而說話信實,普遍關懷別人並且親近有善行芳表的人。認真做好這些事,再去努力學習書本上的知識。

心得:這是弟子規的基本準則,也是至聖先師的教誨,從孝出發,由近而遠,達到人與人之間適當關係的實現,這就是行善,就是行道。

學而篇1.11 子曰:“父在,觀其志;父没(ㄇㄛˋ),觀其行;三年無改於父之道,可謂矣。”

【譯文】孔子説:“當他父親活着,[因爲他無權獨立行動,]要觀察他選擇什麼志向;他父親過世後,要考察他的行爲;如果他能三年之久不改變父親做人處事的作風,就可以稱得上孝順了。”

心得:學習父親所教子女的做人處理作風,就是基本的孝了,如果能將學來的做人處理應用到自己的人生,就是顯揚父母,先宗耀祖的表現。

為政篇2.5 孟懿子問。子曰:“無違。” 樊遲御,子告之曰:“孟孫問於我,我對曰:無違。”樊遲曰:“何謂也?”子曰:“生,事之以禮;死,葬之以禮,祭之以禮。” 
【譯文】孟懿子向孔子問孝道。孔子説:“不要違背禮制。” 樊遲替孔子駕車時,孔子便告訴他説:“孟孫向我問孝道,我答覆説:不要違背禮制。”樊遲道:“這是什麽意思?”孔子道:“父母活着,依禮的規定來侍奉他們;死了,依規定的禮的規定來埋葬他們,依禮的規定來祭祀他們。” 

心得:孝也要合乎禮,孝順父母,是不分生、死的按照禮來做,才是孝的真諦。

為政篇2.6 孟武伯問。子曰:“父母唯其疾之憂。” 
【譯文】孟武伯向孔子請教孝道。孔子道:“讓父母只為子女的疾病憂愁。”

心得:天下無不是的父母,是說天下父母心,沒有不關心自己子女的,因此要盡孝就是不讓父母為自己的一舉一動都事事擔心,要做到讓父母安心、放心,才是孝心的表現。

 為政篇2.7 子游問。子曰:“今之孝者,是謂能養。至於犬馬,皆能有養;不敬,何以别乎?” 
【譯文】子游問孝道。孔子説:“現在的所謂孝,是指能夠事奉父母。但是像狗與馬,也能服事人。如果少了尊敬,又要怎麼分辨這兩者呢?”

心得:服事父母,是子女孝心的表現,但是,狗、馬也可以服事父母,做子女的當然不想與狗、馬並列,分別就在尊敬的心,子女當時時警惕自己這點。

為政篇2.8 子夏問。子曰:“色難。有事,弟子服其勞;有酒食(ㄙˋ),先生饌,曾(ㄗㄥ)是以爲孝乎?” 
【譯文】子夏問孝道。孔子道:“子女在父母面前保持和悅的臉色是最難的。有事情要辨時,年輕人代勞;有酒菜食物時,讓年長的人吃喝,這樣就可以算是孝了嗎?” 

心得:幫父母代勞做事、讓父母有酒菜食物吃,這都只是基本的孝道,最難的是在父母面前保持和悅的臉色,子女的一定要特別注意是否犯了這個錯誤而不自知,要改正自己、表現和悅。

為政篇2.20 季康子問:“使民敬忠以勸,如之何?”子曰:“臨之以莊,則敬;慈,則忠;舉善而教不能,則勸。” 

【譯文】季康子問道:“要使百姓尊敬、效忠與振作,應該怎麼做?孔子說:以莊嚴態度面對百姓,他們就會尊敬;以仁慈之心照顧百姓,他們就會效忠;提拔好人並且教導能力不足的人,他們就會振作起來。”

心得:古代聖王可得民心,就是了解由莊得敬,由孝慈得忠,由舉善而教不能得勸,因此在高位者也要學習用孝慈之心待下,才可以得到下位者的盡忠。

為政篇2.21 或謂孔子曰:“子奚不爲政?”子曰:“書云:‘乎惟,友于兄弟,施於有政。’是亦爲政,奚其爲爲政?” 
【譯文】有人對孔子道:“你爲什麽不參與政治?”孔子道:“尚書上説:孝呀,只有孝順父母,友愛兄弟,把這種風氣影響到政治上去。’這也就是參與政治了呀,不然,如何才算參與政治呢?” 

心得: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,自古以來皆如此,而孝是修身的基本修養,也是齊家的必要條件,因此,由小觀大,也是教我們要由小做起,要由孝做起。

里仁篇4.20 子曰:“三年無改於父之道,可謂矣。” 

【譯文】孔子説:如果能三年之久不改變父親做人處事的作風,就可以稱得上孝順了。

心得:一再強調要學習父親教育子女的做人處事作風,就算父親過世後,也不改變,就是孝的表現。

泰伯篇8.21 子曰:“禹,吾無間(ㄐㄧㄢˋ)然矣。菲(ㄈㄟˇ)飲食而致乎鬼神,惡(ㄜˋ)衣服而致美乎黻(ㄈㄨˊ)冕,卑宫室而盡力乎溝洫(ㄒㄩˋ)。禹,吾無間然矣。” 
【譯文】孔子説:“禹,我對他没有批評了。他自己吃得很簡單,對鬼神的祭品卻辦得很豐盛;穿得很粗糙,祭祀的衣冠卻做得很華美;住得很簡陋,却把力量完全用於溝渠水利上。禹,我對他没有任何批評了。”

心得:孔子教我們古聖先王的偉大之處,大禹虔誠面對齋戒祭祀,又妥善照顧百姓,孔子對他沒有任何批評。人生在世身、心、靈是同時需要兼顧的,因此孝不是只有針對父母在世,父母過世後的祭祀及對百姓有貢獻的人過世後也需要盡孝。

先進篇11.5 子曰:“哉閔子騫!人不間(ㄐㄧㄢˋ)於其父母昆弟之言。” 
【譯文】孔子説:“閔子騫真是孝順呀,別人都不質疑他父母兄弟稱讚他的話。” 

心得:閔損有名的故事:母在一子寒、母去三子單,提醒我們做子女的,不要因為父母的做為而改變自己的態度,說明孝道是不會改變的,自古至今皆然。

子路篇13.20 子貢問曰:“何如斯可謂之士矣?”子曰:“行己有恥,使(ㄕˋ)於四方,不辱君命,可謂士矣。” 

曰:“敢問其次。”曰:“宗族稱焉,鄉黨稱弟焉。” 

曰:“敢問其次。”曰:“言必信,行必果,硜 (ㄎㄥ)硜然小人哉!——抑亦可以爲次矣。”

 曰:“今之從政者何如?”子曰:“噫!斗筲之人,何足算也?” 
【譯文】子貢問道:“怎樣才可以叫做‘士’?”孔子道:“本身操守廉潔而知恥,出使外國不負君主所託,就可以叫做‘士’了。” 

子貢說:“請問次一等的。”孔子道:“宗族稱贊他孝順父母,鄉里稱贊他恭敬尊長。” 

子貢又道:“請問再次一等的。”孔子道:“言語一定信實,行爲一定堅決,這是不問是非黑白而只管自己貫徹言行的小人呀,但也可以説是再次一等的‘士’了。” 

子貢道:“現在的執政諸公怎麽樣?”孔子道:“噫!這些人的器識像是廚房裡的小用具,算得了什麽?” 

心得:要成為士的基本條件,孔子說要廉潔知恥、要孝順父母、恭敬尊長、要言語信實、要行為堅決,可見孝是在修身這環節上重要的條件。

子張篇19.18 曾子曰:“吾聞諸夫子:孟莊子之也,其他可能也;其不改父之臣與父之政,是難能也。” 

【譯文】曾子説:“我聽老師説過:孟莊子的孝,别的都容易做到;而留用他父親的僚屬,保持他父親的政治設施,是難以做到的。” 

參考學而篇1.11

心得:孝的行為表現在父親過世後還是能保留父親的臣與政,這真是難能可貴,也是我們可以見賢思齊的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啟發
    全站熱搜

    謝育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