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佛學 (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《金剛經》四句偈

「一切有為法 ,如夢幻泡影,

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」

 

11134131_1076941222321010_3605149705352244611_o.jpg

「一切有為法」

所有因緣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,這是以有「我」,而起心動念所看到的一切現象。

包括起心動念的心,心也是有為法。相是假的,起心動念那個心也是假的。金剛經跟我們講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,那個心就是講八識,那是假的不是真的。相是假的,心也是假的,雖是假的,它有那麼一回事情,它有個幻相。

20140926011439859.jpg

 

如夢幻泡影」

「如露亦如電

幻相,像怎一回事呢?如「夢」。

佛在此地舉了六個比喻,六個比喻是以 「夢」為主。

其餘五個比喻,都是形容夢不是真的

夢如「幻」,夢如「泡」(水泡),夢如「影」,

幻、泡、影,是形容夢之不實。露、電是比喻夢之短暫

1378383541-1913333680.jpg

應作如是觀

我們修的是「不取於相,如如不動」

順境隨順順境,逆境隨順逆境。善緣隨順善緣,惡緣隨順惡緣。在天堂隨順天堂,在地獄隨順地獄。永遠保持一個常住真心,這才是真正 修菩薩道,真正在學菩薩行。

7154895.jpg

 

常常放在心中「是法平等,無有高下。不取於相,如如不動。」你是修最高的金剛般若波羅蜜。從早到晚,一時一刻沒有離開,在在處處都是受持金剛般若波羅蜜,那你得的福,就像經上世尊所說的無量無邊,恒沙世界七寶布施,比不上你的福報大,你修的這才真正究竟圓滿。

 

本經唯一主旨,在於無住,以破也。

一部金剛般若,「無住」妙旨,全在「不取於相,如如不動」上。欲達到不取於相如如不動,全在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」上。此觀,正是金剛智慧。應如是受持,如是演說。永永流通此紹隆佛種之無上大法矣。

0.jpg

383991563_m.jpg

 

文章標籤

謝育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學會放下三心二意

 業障.jpg

三心二意是佛教的名词,心、意、識叫三心。

三心——心是阿賴耶,意是末那,識是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

就是我們說的八識,稱之為三心

佛教八識產生三心

下載.png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images.jpg

一切眾生,每一個起心動念,或是語言行為,都會造成一個業種,這種子在未受報前都藏在阿賴耶識中,所以此識有能藏的含義。

佛法唯識學中的八識心王是指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、末那、阿賴耶。

1眼識:我們的眼睛能看到各種各樣的東西,就是眼識的功能。注意,眼睛只能看見,而不會分別;如果你在區別這個是書、那個是筆,這已經是意識在作用了。

2耳識:耳朵具有聽的功能,同樣耳朵只是具有聽見的功能,而不會區分這個是長笛的聲音、那個是小號的聲音。一區分,就是意識在作用了。

3鼻識:鼻子具有嗅覺,但它也只是具有嗅覺功能,一區分香臭,就已經是意識在作用了。

4舌識:舌頭具有味覺,同樣它也只是具有味覺的功能,一區分甜和鹹,就已經是意識在作用了。

5身識:身體具有觸覺的功能,一區分有感覺,就已經是意識在作用了。

前五識是感識,認識具體對象。

6意識:意識是第六識,具有認識抽象概念的功能。前五識中有一識起作用,意識便同時俱起。

此外,意識對內外之境,不分有形無形,及過去現在未來三世,有比知、推測的作用。因此迷悟升沉之業,皆由意識而作。現在心理學上,研究到前六識為止。

但是在佛法上的分析,還有第七、第八——末那識和阿賴耶識的存在。

7末那識(我識):末那是梵語manas的音譯。末那識是意識的根本,其本質是恆審思量。因為它是執取第八識(阿賴耶識)的見分或其種子為我,使意識生起自我意識,所以末那識又稱為我識。這基本上是一種我執的作用,由此而形成煩惱的根本。

這種我執的具體表現是,我的具體生命在過去、現在、未來所思想所經驗的東西,有其余勢,以種子的形式,攝藏於第八識的阿賴耶識中。末那識在下意識層面執取這些種子,以之為我。實際上,這些種子都是無始來前滅後生、非常非斷的作用。《金剛經》中最重要的三句話是: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。此中本來無常,末那識以這樣虛妄的東西為我,因此生起貪、憎、癡、疑、慢等種種煩惱。

末那識屬於潛意識的範圍,它本身並不造作善惡之業,但因它執著自我,所以成為一切眾生自私自利的根源。

末那識所執著的我是什麼呢?就是最後一個阿賴耶識。

8阿賴耶識(藏識):阿賴耶是梵音,又稱為藏識,含能藏、所藏、執藏三義,是一切善惡種子寄托的所在。

阿賴耶識是本性與妄心的和合體。由無明而起的妄想概念稱為阿賴耶識的見分,再因這妄想概念而幻現一種對象的境界,稱為阿賴耶識的相分。

一切眾生,每一個起心動念,或是語言行為,都會造成一個業種,這種子在未受報前都藏在阿賴耶識中,所以此識有能藏的含義。前七識的作用是能熏能緣,第八識是前七識所熏所緣,所以有所藏義。第七識恆定執此識中的見分為我,而為它所愛,所以有我愛執藏義。

 

二意——第七末那識是意根、第六是意識,八識裡面這二種叫二意。諸位讀百法明門論就曉得,八識、五十一心所,都排列在有為法,金剛經上”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”。

業障-1.jpg

佛在《華嚴經》上說,「一切眾生本來是佛」,為什麼?

你有佛心,你的心就是佛心。說得很好,眾生本具之一心,一心就是佛心,二心就是眾生心。你的心本來是一心,不是二心,但是現在變成無量心,太雜了、太亂了,你不是一心,你現在是亂心。就經上的意思來說,三心二意就是眾生心。一心,一心是佛心。你本來是一心,現在變成三心二意。

這三心二意,懂佛法的人一聽就明白了,三心二意是妄心,不是真心,一心是真心,三心二意是阿賴耶。

三心就是阿賴耶、末那、意識,這叫三心;二意就是第六意識、第七意根,這二意。十法界的人全用的是三心二意,諸佛菩薩統統用一心。一心是真心,一心裡頭沒有妄念,一心裡頭不雜不亂。所以妄想雜念是假的,不是真的,你以為它有,它真有,你以為它沒有,它真沒有。它從哪裡來的?從心想生,你想,它就有,你不想,它就沒有。不想,一心,一心是真心,永遠不變。不變是真的,不生、不滅、不變。這個念頭,善惡念頭是生滅的,有生有滅,所以它是假的,它不是真的。這一定要搞清楚、搞明白。

學佛沒有別的,佛教我們把三心二意放下,假的。一心要不要找?不要找,放下之後,一心就現前。這個東西障礙了一心,放下三心二意,就是一心。不必再去修一心、去找一心,用不著,一找就又錯了。不起心不動念就是一心,起心動念就是三心二意。所以不起心不動念就是法身菩薩。起心動念,一切依照佛所講的去修行,一點都不違背、不越軌,還是用的三心二意,叫權教菩薩。沒錯,修得好,也稱他作佛,十法界裡面的佛,天台大師說是相似即佛。他用三心二意用得很正,邪惡他放下了,他沒有邪惡。他很像佛,不是真佛,為什麼?真佛用真心,不是真佛他用的是妄心,十法界裡頭的佛。真正把妄念放下,就是起心動念放下了,他就超越十法界,那就是真佛。雖然無明習氣還沒斷盡,不要緊,那是小事,不是大事,早晚都會斷掉的,所以稱他作分證即佛。怎麼叫分證?他沒有圓滿。

業障-2.jpg

佛經上常常用月亮做比喻,佛是滿月,圓滿,就是十五的滿月,這稱佛。十四的月亮好比等覺菩薩,不是真正圓滿,還有一點欠缺。十三欠缺多一點,這就是十地菩薩、十迴向菩薩、十行菩薩、十住菩薩。十住菩薩初住是真月,是月牙,好像我們初二、初三看到的,一個月牙。雖然不很明亮,它是真的,它不是假的。假的月是什麼?水中之月是假的,那不是真的。捏目所見的也是假的,《楞嚴經》上說的。什麼叫捏目?我們用個指頭把眼睛按一下,看外面就兩個相。你看月亮,看兩個月亮,兩個月亮哪個月亮是真,哪個月亮是假的,很難分。為什麼?你是兩個瞳孔看的,它都是真的,所以這不是純真。雖然不假,不是純真,所以叫相似,不是真的。純真,真正看到月牙了,用月牙到滿月,代表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一天一天的圓滿,那是真的。所以可貴的是得用真心,不能用妄心。妄心修行得不到正果,最高的只能到十法界的佛,出不了十法界。十法界的佛一定要用真的,要放下虛妄,要用真心,他才能得到正果,不然的話,他得不到正果,返妄歸真。

0 (1).jpg

那我們今天念佛求生淨土,求生淨土這個心愈是真實、愈是懇切,把世間一切人事物統統放下,不放在心上了,念佛的心是真心。雖然也是阿賴耶,它跟真相應,比相似即位的佛還要殊勝。為什麼?相似即佛要把那個相似丟掉,他才能提升。念佛的法門,這個相似的妄心可以不必丟掉,帶業往生,殊勝在此地。帶什麼?帶著阿賴耶、帶著三心二意到極樂世界。行嗎?行,帶業往生。可是一到西方極樂世界,你三心二意自然就轉變成四智,轉八識成四智。在哪轉的?自己不知道,是在往生的時候,你是蓮花化生,佛來接引的時候,蓮花開了,你坐在蓮花上,花就合了,阿彌陀佛帶到極樂世界,你這個花在七寶池當中開了,這一開,已經轉八識成四智,這個變化就在蓮花當中。

 5784005_13729055272182.jpg    

 

感恩淨空法師慈悲開示,阿彌陀佛

文章標籤

謝育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Close

您尚未登入,將以訪客身份留言。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

請輸入暱稱 (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標題 (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內容 (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)

reload

請輸入左方認證碼:

看不懂,換張圖

請輸入驗證碼